您现在的位置: 健康常识网 - 癌症 - 垂体微腺瘤(泌乳性型)该如何治疗?
癌症

垂体微腺瘤(泌乳性型)该如何治疗?


问:

答:垂体泌乳素腺瘤是激素分泌性垂体腺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40%-60%.泌乳素腺瘤也是导致髙泌乳素血症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者,女性髙泌乳素血症的患者中35.7%为垂体泌乳素腺瘤,而男性泌乳素腺瘤患者在男性髙泌乳素血症患者中所占比例高达58.4%。随着泌乳素放射免疫分析法的普及和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垂体泌乳素腺瘤的发现率正不断提高。
1.临床表现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女性多见,主要以泌乳素增高、雌激素减少所致的闭经、溢乳、不育为临床特征,又称Forbis-Albringht综合征,重者乏力、嗜睡、头痛、性功能减退、精神异常、毛发脱落、骨质密度减低、肥胖。据统计1/3的不孕患者为髙泌乳素血症所致,其中泌乳素腺瘤占39.7%-44%,泌乳素腺瘤未经治疗能自行排卵者仅9%。有的泌乳素微腺瘤患者妊娠后无明显变化,并能顺利分娩,有的则发生急剧变化,在妊娠期垂体生理性增大的同时,肿瘤长大,鞍内压力上升,出现压迫症状甚至垂体卒中。男性患者少见,表现为性欲减退、阳痿、乳房发育、溢乳、胡须稀少,重者生殖器萎缩、精子少、活性低、不育。男性患者引起女员湔吆苌偌8弥⒂诮洗蠖梢鹎啻浩谘映佟?
值得重视的是除泌乳素腺瘤外,引起髙泌乳素血症还有许多病理性因素:如神经源性下丘脑病变、垂体柄损伤、库欣氏并肢端肥大症和垂体区其它肿瘤、甲状腺功能低下、多囊卵巢综合征、药物、肝硬化、慢性肾功能衰竭、特发性等。生理因素:如妊娠、吮乳、睡眠、运动和性交等。
2.内分泌学检查血清泌乳素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泌乳素最大值女性为30μg/L,男性为20μg/L,泌乳素大于100μg/L系为垂体腺瘤所致,如泌乳素大于300μg/L则泌乳素腺瘤较肯定。对于无功能垂体大腺瘤、生长激素腺瘤、ACTH腺瘤,患者血清泌乳素在30-100μg/L时,不能轻易诊断为泌乳素腺瘤或混合腺瘤。TRH、氯丙嗪、精氨酸等刺激试验,左旋多巴、溴隐停等抑制试验可用来帮助诊断。
3.治疗治疗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放射治疗(伽玛刀治疗),疗效的判断主要依据术后血泌乳素水平,同时结合肿瘤切除程度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综合判定。疗效的评价标准如表1
(1)手术治疗:经蝶手术治疗切除垂体泌乳素腺瘤,血浆泌乳素水平可降至正常,达到生物学治愈的要求。一般垂体泌乳素微腺瘤术后泌乳素降至正常水平者可达57%~90%,大腺瘤为0%~53%,月经恢复率为68%~72%.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是术前泌乳素水平和腺瘤大小,与疗效呈负相关,切除方式和外科医师的经验也是影响疗效的因素。泌乳素腺瘤术后5年复发率较高,为10%~50%,大腺瘤0~91%。
(2)药物治疗:目前多巴胺促效剂已广泛用于垂体泌乳素的治疗,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半合成麦角胺生物碱溴隐停。溴隐亭能刺激垂体细胞多巴胺受体,降低血中泌乳素。有统计患者服用溴隐亭后,血泌乳素正常率为64%~100%,溢乳减少为57%~100%,月经和排卵恢复率为57%~100%。60%~70%的肿瘤可缩小,故较大的泌乳素腺瘤术前可服用溴隐停,待肿瘤缩小后有利于手术切除。
另外在妊娠期,泌乳素腺瘤多增大而产生视力、视野症状加重,如立即手术,可能致流产,而待患者足月生产后手术则可能致全盲,服用溴隐停可以使肿瘤变小,视力视野恢复,胎儿足月分娩。对于部分有生育要求,又不愿手术的青年女性患者,可用溴隐停做姑息性治疗,有相当比例患者月经来潮、妊娠、生育。妊娠期服用溴隐停并不增加流产、异位妊娠、绒癌、先天畸形等的危险性。但溴隐停不能根本治愈泌乳腺瘤,停药后肿瘤可继续增大,血泌乳素又增高,闭经溢乳等症状再复出现,因而在产后或肿瘤增大时仍需手术治疗。患者有明显视力、视野障碍者亦应经蝶手术。在服用溴隐停期间,少数患者可出现肿瘤出血、垂体卒中,应停药立即手术。还有部分病例对溴隐停不敏感,肿瘤继续增大,因此在溴隐停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现肿瘤增大,及时经蝶手术治疗。于手术后未达到内分泌治愈的患者,可再行溴隐停治疗。
溴隐停虽可降低血泌乳素,使肿瘤缩小,但服用溴隐停后肿瘤纤维组织增生,肿瘤质地变韧,可能影响肿瘤全切,使肿瘤治愈率降低。
CV205-502为非麦角胺类长效多巴胺促效剂,应用于对溴隐停和麦角胺衍生物耐药的患者。
伽玛刀治疗垂体微腺瘤是理想可靠的,我医院伽玛刀治疗中心已治疗垂体瘤近200例,经回访效果都很好。如果你目前的肿瘤距离视神经有2mm的距离,那么伽玛刀就能完全把肿瘤拿掉,术后再配合服用溴隐亭半年,肿瘤即可消失,泌乳素即可恢复正常水平.你也就有了受孕的可能。当然医生没有说百分百的把握,但经调查表明有92%的病人已经基本治愈。如果你想过来治疗,可与山东省安康医院伽玛刀研究治疗中心的李主任联系,电话:0537-3165618

健康常识网·癌症 © 垂体微腺瘤(泌乳性型)该如何治疗?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