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健康常识网 - 心血管疾病 -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置换二尖瓣能否用胸腔镜做?
心血管疾病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置换二尖瓣能否用胸腔镜做?


问: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置换二尖瓣能否用胸腔镜做?

答: 找吴清玉主任医师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毕业院校:广州中山大学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所属科室:心血管外科 职务: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冠心并先天性心脏并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和相关基础研究;心肺移植;心脏辅助;心血管组织工程等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一街坊6号 联系电话:010-64327531 Email:[email protected] 主页:www.heartchina.org 工作成绩:一、主要成就和贡献吴清玉教授是我国心血管外科领域国内外有影响的著名专家。他经近30年的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在国际上首创了四种手术新术式治疗复杂心脏畸形,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法。他解决了法洛四联症和冠心病外科治疗上的关键技术问题,将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手术死亡率从10%降低至0.8%,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成功率99%以上,达国际领先水平。1990年以来,他率先在国内成功开展了心房心室双调转手术、Ross手术、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手术治疗等12项高难度心脏手术,疗效满意,使许多以往不能救治的病人获得了手术和根治的机会。2002-2005年,他主持和参与的三个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其中2005年获奖的“疑难先心病外科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系列研究”和2002年获奖的“提高冠心病外科治疗效果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两个项目均为第一完成人,2003年获奖的“提高主动脉外科手术疗效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为第三完成人。总计获国家级奖4项,卫生部、北京市级奖9项。鉴于他在心血管外科领域的突出成绩,2001年被亚洲心血管外科学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全票推选为中国大陆地区唯一的常务委员,2005年被聘为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他发表学术论文214篇,第一作者83篇,其中在美国胸外科年鉴(AnnThoracSurg)和美国胸心外科杂志(J.ThoracCardiovascSurg)发表9篇,超过我国内地同期在上述两种刊物发表的同类论著总数的1/3(1965-2004年);被SCI收录25篇;国际会议上报告15篇。主编《心脏外科学》、《冠状动脉外科学》和《心血管外科护理学》3部专著,参加撰写著作6部。2000年以来,他先后5次应美国专家邀请赴国外进行手术示范和学术交流,成功地为当地20余例严重复杂的心脏病患者施行了手术,满意的手术疗效得到国外同行和患者家属的高度赞赏和评价,菲律宾亚洲医院还专门派心外科医生到中国和他学习一年。由于他医德高尚、治学严谨,多次受到表彰和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1991),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连续四年被评为卫生部医科院优秀党员(1995-1998),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1999),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1/2002年度),清华大学优秀党员(2005)。(一)在疑难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领域取得重要成果1.在国际上首创四种手术新术式治疗复杂先心玻(1)Ebstein畸形解剖矫治术。Ebstein畸形(三尖瓣下移畸形)是一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其外科治疗一直是困扰国内外心脏外科学者的难题。吴清玉教授1997年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解剖矫治的新概念和方法,即切除房化右心室,重建三尖瓣瓣环和瓣叶组织,恢复了三尖瓣和右心室的正常解剖形态和功能,使绝大多数患者免于瓣膜替换。至2004年底,连续53例手术全部成功(国外最好结果死亡率9%,再手术率25%),论文发表于美国胸心外科杂志(JThoracCardiovascSurg2001;122:1237)和美国胸外科年鉴(AnnThoracSurg2004;77:470),并在2003年亚洲第11届心血管外科年会上宣读,在2005年亚洲第13届心血管外科年会上做了专题报告。此项技术得到世界著名心外科专家RogerB.B.Mee(美国最大的心脏中心ClevelandClinic小儿先心病外科主任)的高度评价:对作者发明的这项新技术和极好的结果表示祝贺(AnnThoracSurg2004;77:476)。《美国胸外科年鉴》主编,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LHerryEdmunds教授认为:这种新方法是治疗Ebstein畸形的重大进展。2004年5月,世界著名医学中心美国MayoClinic医学中心的专家专程来北京学习此项技术。(2)右室双出口合并大动脉左转位根治术。右室双出口合并大动脉左转位是一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困难,预后差,国内外尚无根治性的手术方法。吴清玉教授对此病进行了深入研究,1995年首次在世界上将常规的心内隧道,心外通道术式进行改良,完全解决了右心室与肺动脉无法连接的难题,取得了突破性成果(AnnThoracSurg2003;75:138)。(3)自体肺动脉瓣单叶移植术。原有手术方法的缺点是:患者常需二次手术,终生抗凝,术后生活质量差。吴清玉教授1998年在国际上首次实施用自体肺动脉单瓣叶移植、右冠状动脉移植、自体心包重建肺动脉瓣的方法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使该类患者免于主动脉瓣替换,移植的自体瓣叶可同期生长,彻底改善了治疗效果(AnnThoracSurg2001,71:375)。(4)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合并单心房、右室双出口、矫正性大动脉转位、肺动脉狭窄矫治术。这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脏畸形。吴清玉教授为患者实施了彻底矫治术,获得成功(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4,20(3):182)。2.显著提高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法洛四联症是最常见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80年代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手术死亡率10%左右。吴清玉教授经大量临床研究,提出了新的重建右室流出道标准,改进了手术方法,扩大了手术适应症,使很多以往不能手术的患者得到救治。1987年7月至1991年3月,他连续手术156例,将法洛四联症的手术死亡率降低至0.8%(中华外科杂志,1992,30(4):207),为我国法洛四联症的外科治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贡献。此项成果获国家及卫生部科技进步奖,被世界上首次施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著名心脏外科专家W.C.Lillehei誉为“结论正确,手术结果可能是所有有关本病报告中最好的”(AnnThoracSurg1996;61:176)。3.解决了动脉调转术难题。对于患完全型大动脉转位的婴幼儿,最好的治疗方法是进行动脉调转术(Switch手术),手术结果是衡量一个国家先心病外科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手术技术复杂,且多须在患者出生两周内进行,既往国内很少有成功报道。2000年以来,他在解决了冠状动脉移植,主、肺动脉重建等难题后,为41例患儿施行了动脉调转术,成功率93%,达国际先进水平。(二)在冠心病外科领域做出突出贡献1995年以前,我国冠心病外科处于较低水平,与国外差距很大,国内只有几家医院能做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自1974-1995年21年间共行搭桥手术700余例,手术死亡率6.8%左右。吴清玉教授根据自己的临床研究结果明确提出,高质量的吻合技术和靶血管充分血运重建是决定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成功的关键。1996-2003年,做为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在他的参与和指导下,阜外医院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年手术量由1995年的240余例增加至2003年的1030余例,死亡率下降至0.97%。他自己做为术者,1993-2004年在本院和外院完成各种复杂、重症和疑难冠脉搭桥手术1000余例,手术成功率99.5%,达国际先进水平。为普及冠心病外科治疗技术,他手把手地教会11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生做冠脉搭桥手术,先后在全国30多家医院进行手术示范,举办了各种冠心病外科技术学习班。2000年4月,中央电视台首次在网上向全世界直播了他的冠状动脉搭桥术,获得成功。1996-2001年,他主持的“提高冠心病外科治疗效果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该项目获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3年,他主持的国家十五攻关课题“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为核心的冠心病外科治疗临床规范推广研究”获得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2004年又被科技部确定为延续研究项目。目前,全国已有百余家医院能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成功率。(三)率先在国内开展了12项高难度复杂心外科手术1.2001年3月21日,成功地为1例晚期冠心病和心力衰竭患者在体内置入了人工左心辅助装置(Novarco),效果良好。患者生存2年1个月后,又在2003年4月为其进行了心脏切除和左心辅助装置撤除术,并进行了心脏移植。目前患者状况良好,已恢复工作。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安装左心辅助装置时间最长并成功进行心脏移植的患者。2.2001年首次开展了心外科最复杂的心房+心室双调转手术,用来治疗矫正性大动脉转位,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经验。3.1999年成功开展了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手术,并获成功。4.1998年首先开展了Ross手术,对主动脉瓣环与肺动脉瓣环不匹配、缝合方法等方法进行了改进,手术效果好、费用低,明显优于人工瓣膜替换。5.1998年成功开展了冠状动脉搭桥合并特发性心肌病同期手术。6.1997年在国际上首次报告了室间隔夹层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结果,并对病因进行了探讨。7.1997年改进了传统治疗主动脉弓中断或缩窄合并心内畸形手术方法。经正中切口,并用患者自身肺动脉组织,一次手术即得到治愈,提高了手术成功率。8.1997年成功开展了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血栓内膜剥脱术,使过去无手术希望的患者获得了生存机会,为我国本病的外科治疗进行了开拓性工作。9.1994年成功开展心肺移植手术。10.1992年首先为心肌并主动脉瓣替换术后心功能不全和频发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安装体内除颤器,获得成功。11.1991年首次在国内开展了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手术治疗,包括左冠状动脉直接移植到升主动脉和在肺动脉内建立内隧道的手术方法。12.1989年成功开展了用同种主动脉根部移植治疗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瓣缺如综合症,为本病的诊断和手术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经验。(四)培养了一大批心外科优秀人才吴清玉教授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工作。至2004年底,作为博士生导师培养博士后1人,博士30人,硕士11人,其中4名已晋升为副主任医师或副教授。作为心脏外科主任,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摸索的经验和技术传授他人。目前医院内大部分技术骨干都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如阜外医院冠状动脉搭桥的医生就由1996年的4人增加至2002年的25人。他还组织和培训了全国200多位心外科进修医生。(五)创建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由于工作需要,吴清玉教授于2004年3月初由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调入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任常务副院长、心脏中心主任。他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内就组织了包括手术、麻醉、体外循环、重症监护等国内一流的心外科医护队伍,创建了心血管外科,并于2004年3月17日成功开展了第一台心脏手术。截至2005年9月,一年半时间心脏中心外科已为来自全国各地和日本、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600余例患者施行了各种心血管手术,其中85%以上为疑难危重复杂的高风险手术,如出生后26小时或体重仅2.9公斤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动脉调转术、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双调转术、Ebstein畸形矫治术、右室双出口、单心室、主动脉弓中断、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二次冠状动脉搭桥术、肺动脉栓塞取栓术、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成型术等高难度心脏手术。这些患者大部分都曾辗转全国各大医院和专科医院没有得到治疗或有效治疗,慕名来到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在这里他们都得到了满意的救治,其手术疗效达国际先进水平。自2004年3月,吴清玉教授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的创新性工作主要有:2004年11月,成功地为一名出生仅26小时的新生儿实施了动脉调转手术,这是当时国内接受此种手术年龄最小的患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对此进行了报道。2005年3月,在国内首次成功地采用人工肺17天,救治了一位左室双出口术后顽固性低氧血症濒死的患者,为我国危重心肺病变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成功的经验。2005年9月,在国内率先成功为一名10岁男孩施行了单心室分隔彻底矫治手术。这一手术的成功不仅标志着我国心脏外科已进入国际先进水平,更重要的是使此病患者有了进行根治性手术的机会。2004年3月至2005年9月,他做为术者还用其独创的Ebstein畸形解剖矫治术为24位先天性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成功施行了矫治手术;54例第一次手术失败的复杂先心病患者、冠脉搭桥术后桥完全闭塞的冠心病患者和瓣膜成型失败的患者经他第二次手术获得了新生;他还为很多以往只能进行减状手术的患者做了根治手术,使他们得到彻底治愈。二、承担国家级、部级科研课题情况(10项)吴清玉教授均为以下科研项目第一负责人1.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规范化研究和推广,2001-2003年。已结题并通过验收。(2001BA703D12)2.国家十五攻关延续项目:以冠状动脉旁路手术为核心的冠心病外科临床规范推广研究,2004-2005年。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可溶性支架转反义c-myc寡核苷酸防止静脉桥再狭窄的研究,2000-2002年。已完成。(39970934)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可溶性支架联合转染c-mybPCNA基因反义寡核苷酸预防静脉桥再狭窄,2004-2006年。(30371408)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组织工程构建小口径人工血管移植物的实验研究,2002-2004年。已完成。(30170934)6.卫生部基金项目: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大隐静脉制取方法的实验和临床研究,1999-2001年。已完成。(98-2-013)7.卫生部基金项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冬眠心肌的作用,1994-1996年。已完成。(94-1-043)8.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项目: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心血管外科技术的应用研究。已完成。9.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项目:超声心动图诊断在进一步提高新生儿及婴幼儿复杂先心病诊疗效果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已完成。10.协和医科大学特聘教授基金项目:体肺保护与体外循环后肺保护的实验研究,2002-2005年。已完成。有关心血管外科的基础研究工作:1.狗全腔肺动脉吻合术动物模型的建立;2.不同全腔肺动脉连接术对腔静脉回流、肺血分布及能量消耗的影响;3.不同方式的全腔肺动脉连接术后的肺血分布;4.呼吸对全腔肺动脉吻合术后肺血流的影响;5.外通道在全腔肺动脉吻合手术应用的实验研究;6.Ebstein畸形矫治手术的实验研究;7.肺动脉瓣单叶移植的实验研究。心肺移植方面:1.供体肺保护的实验研究;2.天然抗体、补体及c-myc基因在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3.供体特异性输血和环磷酰胺对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4.心脏移植后冠状血管病的研究;5.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冠心病领域:1.可溶性支架转反义c-myc寡核苷酸防止静脉桥再狭窄的研究;2.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大隐静脉制取方法的实验和临床研究;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对冬眠心肌影响;4.心室成形术对巨大室壁瘤术后左心功能的影响等。新生儿及复杂先心病:1.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中,心外管道的连接方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2.术中、术后婴幼儿肺保护的研究;3.肺动脉瓣单叶移植治疗主动脉瓣单瓣脱垂所致关闭不全的动物及临床实验研究;4.法乐四联症等复杂畸形心血管病畸形手术标准化的研究。以上研究项目均取得了有意义的成果,共发表论文26篇。三、获奖情况(1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奖9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疑难先心病外科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系列研究,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5-J-233-2-09-R01)2.提高冠心病外科治疗效果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获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2-J-233-2-01-R01)3.提高主动脉外科手术疗效的临床研究和应用,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2003-J-233-2-04-R03)4.提高法乐四联症根治术疗效及高危因素的临床研究,获199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15-3-018-02)中华医学科技奖:4.疑难先心病外科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系列研究,获2004年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401016P1001)5.胸主动脉瘤外科治疗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获2002年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第三完成人。(200201262P1503)6.231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及推广,获2001年(首届)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102157P1001)7.肺动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获2004年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0402018P1002)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8.疑难先心病外科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系列研究,获200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4医-2-031-01)9.肺动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获200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04医-2-032-02)10.胸主动脉瘤外科治疗的系列研究,获2002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2002医-2-025-03)11.111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研究,获2001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1医-2-018-01)12.法乐四联症根治术的系列研究,获1997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97300601)四、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情况担任特邀会议主席主持了第10-13届亚洲心血管外科年会的有关专题报告会。大会特邀专题报告7篇,专题讲座1篇。在2005年第13届亚洲心血管外科年会上,应邀与世界公认的首屈一指的法国心脏瓣膜成形术权威、心脏外科专家AlainCarpentier教授同台每人做了半小时关于三尖瓣疾病手术方面的演讲。吴清玉教授的Ebstein畸形专题演讲得到Dr.AlainCarpentier和同行们的高度评价。五、论著目录主编《心脏外科学》、《冠状动脉外科学》、《心脏外科护理学》专著3部,执笔撰写书稿30章。参编著作6部,执笔撰写书稿7章。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13篇,第一作者83篇,第二作者82篇(44篇第一作者为他的研究生),第三作者48篇(9篇第一作者为他的研究生),SCI收录25篇。论文主要报告了作者对各种疑难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诊治经验、手术方法和相关基础研究的成果。内容涉及心血管外科各个方面,其中先天性心脏病78篇、心脏瓣膜病13篇、冠心病22篇、其他心脏病34篇、特殊疑难病例诊治经验报告28篇、述评9篇、基础研究29篇。论文均发表于心胸外科国际权威期刊和我国国家级专业杂志,其中《美国胸外科年鉴》和《美国胸心外科杂志》9篇、《欧洲心胸外科杂志》和《亚洲心胸外科年鉴》6篇、《中华外科杂志》37篇、《中华医学杂志》19篇、《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31篇、《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2篇、《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6篇、《中国循环杂志》59篇、其他杂志14篇。

健康常识网·心血管疾病 ©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置换二尖瓣能否用胸腔镜做?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