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健康常识网 - 肝炎 - 甲型肝炎有什么症状?怎么预防?
肝炎

甲型肝炎有什么症状?怎么预防?


问:甲型肝炎有什么症状?怎么预防?

答: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玻呈全世界范围的分布,我国为高发区,其发病为各型肝炎的首位。甲肝急性发病有发烧、怕冷、食欲下降、无力、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大部分人没有症状,只有少数人出现黄疸,一般不转为慢性和病原携带状态。甲肝病人自潜伏末期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最大。甲肝一般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在成人中较少见,一般潜伏期为2~6周。冬春季节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概述甲型肝炎是由通过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是我国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在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及感染率最高。病因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主要由粪-口(或肛-口),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甲型肝炎病毒(简称甲肝病毒)而得玻症状人体感染甲肝病毒后,通常约有1个月的潜伏期,此时没有症状,之后可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发烧、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肤发黄,有的病人有腹胀或腹泻,尿呈褐色,大便色浅,检查肝脏有肿大和触痛或叩痛的体征。肝功能检查显示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异常。患者血清甲肝抗体呈阳性或滴度明显升高。症状轻重各异,轻症病程1-2周,重症可致数周或更长。黄疸时期起病急,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痛、肝区痛、腹泻、鸟色逐渐加深,至本期末程浓茶状。少数病例以发热、头痛、上呼吸道症状等为主要表现。本期持续1-21日,平均5-7日。黄疸期自觉症状可有所好转,发热减退,但尿色继续加深,巩膜、皮肤出现黄染,约于2周内达高峰。可有大便颜色变浅、皮肤骚痒、心动过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肝肿大至肋下1-3cm,有充实感,有压痛及叩击痛。部分病例有轻度脾肿大。本期持续2-6周。恢复期黄疸逐渐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本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个月。检查甲型肝炎病毒(HAV)是一种RNA病毒,属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是直径约27nm的球形颗粒,由32个壳微粒组成对称20面体核衣壳,内含线型单股RNA。HAV具有4个主要多肽,即VP1、VP2、VP3、VP4、其中VP1与VP3为构成病毒壳蛋白的主要抗原多肽,诱生中和抗体。HAV在体外抵抗力较强,在-20℃条件下保存数年,其传染性不变,能耐受56℃30分钟的温度及PH3的酸度;加热煮沸(100℃)5分钟或干热160℃20分钟,紫外线照射1小时,氯1mg/L30分钟或甲醛(1:4000)37℃72小时均可使之灭活。实验动物中猴与黑猩猩均易感,且可传代。体外细胞培养已成功,可在人及猴的某些细胞株中生长,增殖和传代。HAV仅有一个血清型,各病毒株在基因结构上虽略有差别,但无显著不同,目前仅检测到一种抗原抗体系统。HAV存在于患者的血液、粪便及肝胞浆中。感染后血清中抗-HAV1gM抗体很快出现,在2周左右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在8周之内消失,是HAV近期感染的血清学证据;抗-HAVIgG抗体产生较晚,在恢复期达高峰,可持久存在,具有保护性。治疗(1)避免饮酒、过劳及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2)支持疗法。黄疽型肝炎患者,早期卧床休息,给以容易消化、富于营养、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等。不能进食者,静脉补液,供给足够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供给维生素C及维生素B族。有厌食恶心者,给予多酶片、胃复安等对症治疗。(3)中医中药治疗。出现黄疽或丙氨酸氢基转移酶升高者,可予以清热解毒剂,如蒲公英、夏枯草、板蓝根、金银花、金钱草水煎服或茵陈、金钱草、白茅根、在警及赤芍水煎服,一般可奏效。对退黄及降醇效果不满意者,可加用茵陈、桅子、黄连、黄华、黄柏及大黄水煎服,或茵桅黄注射液40毫升~60毫升,加10%葡萄糖液400毫升,静脉点滴,如黄疸较深,可同时加维生素K120毫克莫菲管静脉点滴。亦可用凉血活血,重用赤芍的中药方剂。甲肝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染,与甲肝患者密切接触,共用餐具、茶杯、牙具等,吃了肝炎病毒污染的食品和水,都可以受到传染。如果水源被甲肝病人的大便和其他排泄物污染,往往可以引起甲爆发流行。1.搞好饮水卫生。加强饮水消毒,不论是自来水,还是井水、河水、塘水都要消毒。如50公斤水加漂粉精片1片,就可杀灭甲肝病毒;如已有甲肝流行可适当加大漂粉精用量。为防止水源和农作物受到污染,不要用新鲜粪便下田不要在河、塘内洗甲肝病人的衣物等。2.不吃不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毛蚶、蛤蜊等水产品可能粘附甲肝病毒,不要生吃或半生吃。直接入口的食物如酱菜、凉拌的菜,不要在可能受污染的水中洗涤。3.讲究餐具茶具的卫生。4.有肝炎流行时,勿办酒席。因甲肝病人在症状出现之前大便中就有病毒排出,在甲肝流行时自办酒席,宾客中可能有尚未发作的病人,容易引起参宴者甲肝爆发。5.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甲肝病人症状明显出现以前,传染性很强,所以愈早发现、早隔离,就愈能减少传染的危险。在甲肝流行期,托幼机构要加强对儿童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人,早期隔离。甲肝病人的住室、活动的房间和衣物要消毒。6.及时接种丙种球蛋白。儿童体内抵抗甲肝的抗体水平很低,所以,与甲肝病人有过接触日起两周内,及时接种丙种球蛋白,能保护不发玻7.可用中草药预防。服用垂柳汤:取新鲜嫩垂柳枝连叶10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2次服,连服4天;口服板蓝根冲剂:成人每次1袋(或1块每日2次,开水冲服,连服5~10天。儿童减半。何谓甲型肝炎?本病为引致肝脏炎症的病毒性感染。如何感染?主要是粪-口传播,即进食了受感染者粪便污染的食物。也可因与感染者性接触而受染。下水道畅通不良,拥挤和不卫生的环境促使病毒传播。食品从业人员受感染及养殖于受粪便污染水中的贝类(牡蛎、蛤)可导致爆发流行。有那些症状?轻重各异。轻症病程1-2周,重症可致数周或更长。症状为突然发热、胃痛、食欲消失、头痛、疲乏、呕吐、尿呈浓茶色,粪便变淡色,粘膜、皮肤、巩膜黄染(黄疸)。婴幼儿患者症状较轻,和成人患者相比,较少出现黄疸。症状何时出现?感染后,通常4周出现症状,可自2-7周。如何治疗?无特效治疗。家庭成员、性伴侣和其他密切接触者应注射丙种球蛋白,若在接触病毒后14天内注射,在防止发病或减轻疾病方面有效率达90%。丙球注射可用于控制本病的爆发流行,尤其是集团,如医院、护理中心、日托机构等处。有否预防疫苗?有。美国已批准使用一种疫苗,可就医注射。是否会再感染?不会。患本病者有终生保护力。传染期多长?症状出现前1-2周至尿色变深、黄疸出现后的7-10天。如无尿色变深和黄疸,一般认为从首发症状出现后至少二周内具有传染性。如何免受感染?便后,接触尿布后,特别是准备进食前应仔细洗手,如不能肯定食品的清洁与否,应彻底煮透,以杀灭病毒。不饮加冰块的饮料,不用可疑受污染的水制冰。如与患者有性接触或家庭中有人患本病,应在二周内就医,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黄疸二法用柚子皮两只烧成灰研末,每天饭后服5~10克,1日3次,有疗效。取桃树皮50克,煎汤,空腹分2次服完,连服1周,可见疗效。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的肠道传染玻我国人群的甲型肝炎的感染率很高,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本病以“粪----口”传播。病人的粪便、尿、呕吐物污染周围环境、食物、食具、水源或人的手后未经消毒而感染其他人。病毒入侵人体潜伏期约一个月,病人出现黄疸、发热、乏力、厌食、恶心甚至呕吐,有的病人有腹胀或腹泻,尿呈褐色,大便色浅,检查肝有肿大和压痛,有的病人无出现黄疸,症状也较轻,预后良好。甲型肝炎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注意休息,辅以适当饮食和药物,因此做好预防工作尤为重要。预防“甲肝”关键在于把好“病从口入”关。具体做法是: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的河鲜或海鲜,不吃被苍蝇、蟑螂叮咬过的食品,生吃的瓜果要削皮再吃;饭前便后要洗手;餐具要消毒;灭蝇灭蟑螂以及做好肝炎病人粪便的消毒,防止其污染水源等;对肝炎病人要严格进行隔离治疗,待无传染性后方能回家休养治疗。目前,我国已有甲型肝炎疫苗,只需注射一针,即可终身免疫。
相关信息

健康常识网·肝炎 © 甲型肝炎有什么症状?怎么预防?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