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健康常识网 - 药品 - 生芦荟的作用
药品

生芦荟的作用


问:怎么用???

答:芦荟,为阿拉伯语allcoh演变而来,是一种民间药草,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芦”其中文意为黑的意思,而“荟“是聚集的意思。芦荟叶子切口滴落的汁液呈黄褐色,遇空气氧化就变成了黑色,又凝为一体,所以称作“芦荟”。

芦荟,是一种科属多年生常绿多肉质草本植物。历史悠久,早在古埃及时代,其药效便被人们接受、认可,称其为“神秘的植物”。芦荟是百合科多年生常绿多肉质草本植物。叶簇生,呈座状或生于茎顶,叶常披针形或叶短宽,边缘有尖齿状刺。花序为伞形、总状、穗状、圆锥形等,色呈红、黄或具赤色斑点,花瓣六片、雌蕊六枚。花被基部多连合成筒状。

芦荟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确切时间已不从考证,据史料和有关专家研究推测,芦荟在中国被利用至少也有千年历史了。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和阿拉伯各国的相互交流、了解。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波斯所产的芦荟干块药材即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芦荟在我国开始利用,有文字可查的应属隋末唐初甑权所著《药性论》,该书写过:“卢会......杀小儿疳蛔,主吹鼻杀脑病,除鼻痒。”文中卢会(即芦荟)是指现在药材店出售的芦荟干块。当时用芦荟来杀蛔虫,治鼻炎。疳是指小儿面黄肌瘦、消化不良或营养不足、腹部膨胀的病症。芦荟治疗这种病疗效明显,至今临床还在应用。
唐代宗时期药物学家李询所著的《海药本草》称芦荟“主治小儿诸疳热”,便成了后来医家用药的依据。
宋朝开宝年间(公元968-976年)出版的大型中草药文献《开宝本草》中也有记载:“奴会......(主治)热风烦闷,明目镇心,小儿癫痫惊风,杀三虫及痔治瘘,解巴豆毒。”奴会即芦荟,由此可见,当时对芦荟药用价值的认识已达到了相当透彻的程度。
到了明朝,杰出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总结前朝历代医学著作中关于药理和药效的作用,进一步做了更为详尽的研究和考证。他在《本草纲目》木部三十四卷中写道:“卢会,又名象胆,名义未详......卢会原在草部,药谱及图经所状,皆言木脂,而一统志云......。”
李时珍对芦荟的药性药理的研究结论非常明确,他认为芦荟药性“苦,寒,无毒。”李时珍的研究结果,成为后肛医学家在利用芦荟时的重要依据。另外,李时珍还对芦荟对于护齿、护肤、美唇等方面的功用做了精辟的论述和总结,这一成果比欧美各国提前了500多年。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我国对芦荟的利用有了一定的认识,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受时代、科学技术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人们对芦荟的知识一直停留在本草药物这个狭窄的范围内。对芦荟的利用,还有待于挖掘。

芦荟最早见于《开宝本草》,现世界上品种多达300种以上,但主要药用品种是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aloeveraL.)、好望角芦荟(aloeferoxMill.)和斑纹芦荟(aloeveraL.var.chinaensis(haw.)berg)三种。芦荟的叶、花、根均可入药,尤以叶中的汁液经浓缩加工的制成品(芦荟干块)即为芦荟的药用品。
在我国古代,应用芦荟治疗疾病已相当流行,关于芦荟的药用价值和治疗作用,在古书《药性论》、《海药本草》、《开宝本草》、《本草图经》、《得配本草》、《本草再新》中均有详细记载。
芦荟苦寒,入肝、心、脾经。主要成分分为芦荟大黄素甙、异芦荟大黄素甙、芦荟甙等。具有泻下通便、清肝泄热、消疳杀虫的功效,用于治疗热结便秘、小儿惊痫、疳热虫积、癣疮、痔瘘、萎缩性鼻炎、瘰疬。
从80年代开始,芦荟的多种疗效和神奇功效,引起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瞩目,被视为治病强身的“灵仙之药”。如:在美国,用芦荟治皮炎;在前苏联,用芦荟治肺结核;在埃及,用芦荟治皮脂外溢;在日本,用芦荟叶子的活性物质制成消毒剂,用于清洁污染,阻止真菌生长。芦荟被誉为“家庭急救药箱”......,曾掀起过一股“芦荟热”的浪潮。
芦荟之所以能够医治多种疾病,受到医药界的高度重视,决非偶然,这是与芦荟的化学成份有关的。研究工作者已从芦荟属植物中检出18种微量元素、11种游离氨基酸、21种有机酸、维生素、缓激肽、蒽醌类、酚类、甙类、糖类等70余种成份,但根据现代研究分析表明,芦荟的主要化学成份分为6大类。
1、蒽醌类化合物
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芦荟中主要有机活性成份是羟基蒽醌类衍生物,包括芦荟素、芦荟泻素、芦荟霉素、阿劳辛(aloesin)、芦荟熊果甙等。
芦荟所含蒽醌类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在不同的品种、栽培条件、收获时期都会有较大变动,特别是在不同的芦荟品种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另外,芦荟所含蒽醌类物质多少也与栽培条件和采收季节有着密切关系,所以,不同的季节和不同产地的芦荟药效略有差异是正常的现象。
2、糖类
这里是指芦荟所含的葡萄糖、甘露糖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多糖。芦荟叶肉中的粘液主要成份是甘露聚糖,这是一种线的多糖聚合物,不同种的芦荟所含葡萄糖和甘露糖的比例不同,但葡萄糖和甘露糖都连接成线性聚合物,此外,也发现在一些芦荟品种的叶肉汁液中含水量有少量的阿拉伯糖和鼠李糖。过去医药界认为芦荟主要是蒽醌类物质起主要作用,但近年来科学研究者对芦荟多糖在提高人类免疫力方面的作用有了极大的重视。有资料报道,芦荟多糖对于癌症和爱滋病的防治有良好作用,主要就是通过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面发挥其功能的。
3、氨基酸
对芦荟所含氨基酸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芦荟含有丰富的精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等,在芦荟的新鲜叶汁中发现了人体所必需且不能被人体自身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由于芦荟氨基酸组成比较平衡,所以有人称誉芦荟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保健食品。
4、脂类及有机酸
通过鉴定,已知的芦荟中脂类成份有:类异戊二烯、烷烃、脂肪酸、脂类及甾醇类物质。芦荟中已知的有机酸包括琥珀酸、苹果酸、乳酸等。研究观察表明,芦荟中的有机酸含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芦荟中有机酸含量有普遍增高的趋势。
5、矿物质
迄今为止,发现芦荟中有几十种矿物质元素,包括硅、铝、镁、钙、锰、钴、钛、铬、铜、磷、钠、锌、镍、钒和银等,已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来源的芦荟,所含的矿物质的量也不尽相同。
6、其它成份
在日本,有人从芦荟中提取出缓激肽酶、乳酸镁,在英国,则从芦荟中分离出素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芦荟中新的化学成份也将会不断地被发现。
由于这些成份都可单独或配合发挥相乘的效果,所有具有治疗各种疾病的功效,例如芦荟泻素具有高度的健胃、整肠作用,而且能提高新陈代谢,使肌肤保持美丽。芦荟熊果甙对烫伤具有疗效,它可以防止肌肉组织瘢痕化,迅速使皮肤组织恢复原状。如果再加上阿劳辛(aloesin)的功效,将可发挥相乘效果,对烫伤的治疗非常有效。
芦荟肉质部分含有粘答答的粘液,它主要是由芦荟熊果甙构成的,据说这种成份除了可以预防皮肤老化外,对胃及十二指肠等的溃疡、粘膜溃烂也能发挥功效。
Aloesin具有搞菌作用及搞霉作用,可以治疗因水疱所引起的白癣菌。
目前在芦荟成份中最引起人们注意的是aloctinA、B,根据研究报告显示,它含有制癌效果。

芦荟的药效成份、效果及作用
芦荟素:苦味、健胃、通便剂
芦荟泻素:苦味、健胃、通便剂
aloesin:抗癌、抗菌、中和毒素
芦荟甘露聚糖:抗肿瘤
芦荟霉素:抗癌、抗病毒、抗菌
aloctinA.B:抗癌作用
arboran.B:降低血糖作用
aloenin:健胃、通便剂
homonataloin:苦味
芦荟熊果甙:抗溃疡
参考资料:http://www.aloenet.com/

健康常识网·药品 © 生芦荟的作用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