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健康常识网 - 药品 - 补钙需要注意些什么
药品

补钙需要注意些什么


问:补钙需要注意些什么

答: 补钙注意事项饮食禁忌钙剂禁与牛奶同服钙剂与牛奶混合后易形成奶块,既不利于消化,又不利于钙、奶的吸收。钙剂忌与含草酸高的食物同服因草酸进入人体后,大部分与钙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钙盐,不易被吸收。补钙期间大量食用含草酸的菠菜、番茄、芦荟、浓茶、油菜、草莓、核桃、土豆等食物,容易形成结石。牛奶不宜与巧克力同时食用牛奶和巧克力都是高级营养品,但若同时食用,不但毫无益处,反而有害于健康。牛奶富含蛋白质和钙质。巧克力被誉为能源食品,但含有草酸。如若两者同食,则牛奶中的钙与巧克力中的草酸,就会结合成草酸钙,影响消化吸收。若长期同时食用,可造成头发干枯、腹泻,出现缺钙和生长发育缓慢等。因此,牛奶与巧克力,不宜同时食用。但间隔开分别食用则无妨。药物禁忌钙剂慎与洋地黄合用因钙剂能增加洋地黄制剂(如地高辛、西地兰)的毒性反应,故二者合用应慎重。必要合用时应减少洋地黄的剂量。钙剂忌与四环素类药同服因钙离子与四环素类药(四环素、土霉素等)会结合成络合物,减少吸收,降低疗效,故两者忌同服。-------------------------我国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群,钙摄入量普遍偏低,因为膳食中缺少奶及奶制品。在膳食中的钙常不能满足人体需要时,适当补钙是必要的。人们积极补钙是好事,但存在着许多误区,需要引起注意。“活性钙”的误区:活性一般是指能够发挥作用,“活性钙”自然给人一种能够发挥钙作用的感觉。可倘若这样理解这个“活性”就错了。所谓“活性钙”是由牡蛎壳等水生贝壳经高温煅烧而成的混合物,多以氢氧化钙为主,重金属指标很高,腐蚀性强。曾有人做过实验,小鼠灌服活性钙可引起死亡,解剖后发现肠道充血。因此,当服用较大剂量的活性钙时,常会引起恶心、呕吐、胃痛等不良反应。长期服用活性钙,会使胃的正常功能下降。与通常意义上的“活性”全无关系。其实现在这种“活性钙”应该叫煅烧钙,当时不知何因叫了“活性钙”,结果对人们产生了误导,以为这种钙最好,事实上这种煅烧钙的不良作用很大。每片(包)钙制剂含钙量越高越好的误区:许多人以为,选择钙制剂应该选择含钙元素高的,高浓度钙制剂一定最好。比如1片含600毫克钙元素的钙制剂,若人们一天需要600毫克,1次服用,既够量又省事,其实这种吃法不科学,因为钙制剂一般都是化合物,不能直接被吸收,需要在胃酸的作用下分解成钙离子,进入小肠后被吸收。在钙离子形成过程中,要消耗胃酸,一般离解200毫克钙离子需要200~300毫升胃酸。一个人24小时分泌的胃酸总量为1500~2000毫升,食物进入胃后在胃内停留的时间大约是2~3小时,之后就被排空进入小肠。在这2~3小时中,胃只能离解200~300毫克钙离子,多余的会以化合物的形式排入小肠。这部分非离子形式的钙不能被小肠吸收而被排出体外,造成浪费不说,如此服用的人还会误以为自己每天服的量够了,失去对缺钙的警惕。由此可见,每片(包)钙制剂以含200~300毫克钙元素为宜,每天服2~3次,即可满足对钙的需要。钙、维生素D同时补的误区:通过读书看报,许多人不但知道要补钙,而且知道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于是,许多人补钙时首选钙、维生素D合一的制剂,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钙在肠道内的吸收确实需要维生素D的帮助,但对于一个人来说,只要他没有慢性肠道疾病,没有肝肾功能障碍,其内源性的维生素D(自身产生的)和外源性的维生素D(通过食物摄入)就足够他用的。也就是说一般人不会发生维生素D缺乏,只有一些特殊人群才有补充维生素D的必要。比如冬季出生的小儿、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不能接受足够的日光照射,体内自身产生的维生素D少;有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体内维生素D代谢异常,维生素D的量少;正处于迅速生长期的青少年,维生素D的需要量大,造成维生素D相对不足。一般人补钙的同时,不需要补维生素D。钙、维生素D同时补,一方面是浪费,另一方面,进入人体内的维生素D太多了,对健康也不利。只有特殊人群需要补钙的误区:尽管人们对补钙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知道自己应该补钙的人越来越多,但还是限于特殊人群,比如小儿、孕妇、哺乳期妇女、更年期妇女等等。其实,由于目前我们饮食结构上存在的不足,我国的多数人还是应该适量地补钙(当然在补钙之前,需要做些相关的检查)。婴儿补钙可以防止佝偻并软骨并毛发稀少、骨骼牙齿发育不良;青年人补钙可以使骨密度峰值更高,维持峰值的时间更长;中老年人补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可见终身补钙,受益终生。

健康常识网·药品 © 补钙需要注意些什么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