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健康常识网 - 药品 - 维生素K2都有什么作用?
药品

维生素K2都有什么作用?


问:维生素K2都有什么作用?

答: 维生素K2(VitaminK2)特殊功能(1)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维生素K2生成骨蛋白质,再与钙共同生成骨质,增加骨密度,防止骨折。(2)维生素K2可预防肝硬化进展为肝癌。(3)治疗维生素K2缺乏性出血症,促进凝血酶原的形成,加速凝血,维持正常的凝血时间。(4)具有利尿、强化肝脏的解毒功能,并能降低血压。维生素K2研究进展1934年,丹麦科学家首先发现维生素K,并证实其为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K是一类具有叶绿醌生物活性的萘醌基团的衍生物。天然存在的有维生素K1、K2,维生素K1广泛存在于绿色植物中,是食物中维生素K的重要来源;维生素K2主要由肠道细菌合成。人工全盛的有维生素K3、K4、K5、K7等。在动物体内具有生物活性的是维生素K2,而维生素K1和维生素K3都要转化为维生素K2才能起作用。三种维生素K的形式都在肝中转化成维生素K2,并和胃肠微生物合成的维生素K2一起被吸收利用。维生素的每日需要量甚少(常以毫克或微克计,如人每天约需VA0.8-1.7mg、VB11-2mg、VB21-2mg、泛酸3-5mg、VB62-3mg、VPP10-20mg、生物素0.2mg、叶酸0.4mg、VB121μg、VD0.01-0.02mg、VE14-24mg、VC60-100mg、維生素K2嬰兒10~20μg及成人70~140μg.维生素K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维生素之一。然而由于许多食物中富含维生素K及肠道细菌能全盛维生素K。健康成人和年长儿童一般不会因膳食供给不足发生维生素K缺乏。由于维生素K能迅速改善由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几十年来维生素K一直用于治疗出血的抗凝剂,似乎不作为人体内一种重要营养物被关注。近40年来,尤其近20年来,由于血清维生素K2及维生素K2缺乏诱导蛋白检测技术的突破,全球各地相继报道了众多的有关婴儿维生素K2缺乏引起出血的文章认为维生素K2缺乏是世界性婴儿出血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哪些新生儿、婴儿最易于发生维生素K缺乏造成的出血呢?(1)出生前妊娠母亲接受抗惊劂药(鲁米那、苯妥英钠),抗凝血药(肝素、双香豆素、法华令),抗结核药(雷米封,利福平),化疗药物(环磷酰胺、6—巯基嘌呤等)。这些药可加快体内维生素K的降解氧化,阻断维生素K的还原,是导致早发性新生儿出血病的主要原因。(2)婴儿肝胆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如先天性胆道闭锁,胆管扩张,胆汁淤积,新生儿肝炎,乳儿肝炎,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这些疾病造成肝细胞损害,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加上胆汁分泌到肠道减少或缺乏,维生素K吸收障碍,引起维生素K缺乏。(3)胃肠道感染,腹泻尤其是慢性腹泻婴儿,由于腹泻时肠道菌丛紊乱,肠道内的正常菌丛减少,合成维生素K2的功能受阻。肠炎时肠道维生素K的吸收不良,大便排出增加,使维生素K缺乏。(4)长期使用抗生素,较长时间使用β-内酰氨类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抑制肠道正常菌丛繁殖和合成维生素K2,抑制凝血因子的羧化反应,使凝血因子活性降低,产生凝血因子低下性出血。维生素K2缺乏性出血按其发生时间分为(1)早发新生儿出血,发生在新生婴儿出生后24小时以内,(2)典型新生儿出血,生后1—7天,(3)迟发性出血,生后8天—12个月。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早发性出血头部血肿较多,典型新生儿出血胃肠道出血较多,迟发性出血颅内出血较多。颅内出血是维生素K2缺乏症最严重的临床表现,是造成婴儿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颅内出血病死率高达15—50%。我们在国内七省调查病死率为30.3%。幸存者约有50%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造成儿童终生残疾。维生素K2缺乏性出血有如下临床特点:(1)发病前多完全健康,发育正常、无外伤史,常为突然发生。(2)多为母乳喂养婴儿(3)年龄以3月以内为主,国内调查97.4%出现在3个月以内(4)母亲孕期患并服药;婴儿患有肝胆疾患、黄疸、腹泻、肺炎者易于发生维生素K缺乏出血。(5)颅内出血婴儿表现为突然出现的面色苍白、拒奶、尖叫、呕吐、嗜睡或昏迷,前囟饱满或隆起,颅骨缝开裂,四肢抽搐、双眼上翻或凝视、瞳孔散大或不等大。维生素K缺乏出现的颅内出血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同时伴有其它部位的出血。如:皮肤瘀斑、鼻出血、消化道出血、肌肉注射部位出血、肺出血等。肌肉注射部位出血不止,是维生素K缺乏的特异性表现。应用前景1.药用功能——治疗维生素K2缺乏性出血症:在动物体内具有生物活性的是维生素K2,而维生素K1和维生素K3都要转化为维生素K2才能起作用。三种维生。素K的形式都在肝中转化成维生素K2,并和胃肠微生物合成的维生素K2一起被吸收利用。除新生婴儿外,人类原发性VK2缺乏较为罕见。新生儿在出生最初1-2周内无细菌,在胎儿期胎盘不易运输脂类,凝血酶原常有低的现象,数周后方可上升至正常值,如果低至正常值的10%,新生儿将有出血性疾玻水溶性及脂溶性的维生素K2制剂,都能有效地恢复凝血酶原至正常水平,控制其出血。有些老年人也有维生素K2缺乏,出现凝血酶原时间长的现象。预防血栓使用双羧香豆素过量时,凝血酶原也减少,可静脉注射药理剂量(以mg计的维生素K2,使凝血酶原在数分钟内开始合成,24h达到正常水平)。但水溶性维生素K3的衍生物转变为活化型维生素K2的速度太慢,效果不好。在静脉营养中,输注射液加入了抗生素,阻凝维生素K2在肠道内合成,病人需要维生素K2的凝血因子在4周内降低至正常值的20%。在输注液中应加入维生素K20.03~1.5μg·kg体重-1。胆道阻塞时维生素K2吸收减少,也可产生维生素K2缺乏,口服或经消化道补给时,必须与胆盐同时供给,有些肝病,由于功能不全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补给维生素K对凝血作用无效;需要直接补充维生素K2。药用及保健功能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症:据专家介绍,日本儿童没有一般地区儿童普遍存在的生长痛,这就是因为从小吃纳豆,导致儿童的骨密度高、骨骼强壮健康。贵生坊纳豆素的发明人、日本仓敷大学科学部部长须见洋行教授发现,纳豆菌中富含维生素K2,在每100克纳豆中含有870ug维生素K2,是其他食品的数百倍,儿童处于成长期,需要大量的骨质补充身体所需,骨质是由维生素K2和优质蛋白质先形成骨元蛋白,再与钙生成骨质,蓄积骨中,增加骨密度这三大要素缺一不可。现代人们的饮食中,缺乏的不是钙,而是维生素K2这种活性物质,纳豆中富含的活性维生素K2与优质蛋白质,使儿童的骨密度更高,骨骼更强壮,消除儿童成长时的生长痛,给一生的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矗维生素K2可预防肝硬化进展为肝癌:日本大阪市立大学Habu等的一项初步研究显示,在病毒性肝硬化女性患者中,维生素K2可降低其发生肝细胞癌的危险。40例病毒性肝硬化女性患者除接受饮食和对症治疗外,被随机分成2组,分别接受或不接受维生素K245mg/d治疗。随访7年后,21例接受维生素K2治疗的患者中有2例被诊断为肝细胞癌,显著低于对照组(9/19例),且治疗组的肝细胞癌发病晚于对照组(入组后907天对91天)。经年龄和其他危险因素校正后,治疗组的肝细胞癌发病危险比对照组低87%。治疗组的肝细胞癌年发病率为1.6%,显著低于对照组(8.8%)和一般肝硬化人群(7.9%)。该初步结论尚需得到大规模临床研究的证实,维生素K2对男性患者是否有同样疗效也需进一步研究。维生素K2市场状况维生素K2产品的使用最早是日本,其纳豆菌中富含维生素K2,在每100克纳豆中含有870ug维生素K2,是其他食品的数百倍,儿童处于成长期,需要大量的骨质补充身体所需,骨质是由维生素K2和优质蛋白质先形成骨元蛋白,再与钙生成骨质,蓄积骨中,增加骨密度这三大要素缺一不可。之后由日本OYAKA公司申报专利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维生素K2缺乏性出血症和强效抗骨质疏松剂,其专利保护期2008年到期,日本已有较多的医药和保健品公司正在加紧开发相关新产品。随着维生素K2的独特功能被发现,目前美国用于抗骨质疏松剂已经进入3期临床阶段,相应的保健食品也有约6家公司正在开发和试生产初期。此外印度、以色列、加拿大、韩国等有都有保健品公司也在加紧开发相关产品。目前由上海西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生产的VitaminK2(20)、VitaminK2(45)、CoenzymeQ10、VitaminK1Oil(>99.5%;cis-K1<5.0%)等系列新型功能原料(其中,VitaminK2为目前世界首家化学合成批量供应,上海西宝正在联合国内某药物研究院及下属药厂正在申报原料药和2类新药剂型)。同时上海西宝的VitaminK2、CoenzymeQ10等产品已持续出口到美国、以色列、印度、韩国、加拿大、欧洲等地区。此外,国内的上海昂立、哈药集团等也在积极研制预防骨质疏松症的维生素K2复合钙的高端保健品。出处:http://www.med169.com/news02/list.asp?id=82
参考文献:http://www.med169.com/news02/l

健康常识网·药品 © 维生素K2都有什么作用?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