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健康常识网 - 药品 - 潘尼西林,金霉素,链霉素合称潘金莲像这样的词
药品

潘尼西林,金霉素,链霉素合称潘金莲像这样的词


问:潘尼西林,金霉素,链霉素合称潘金莲像这样的词

答: 从“潘金莲”到“红头盔”——有感于抗生素的变迁和医生的责任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蔡建午上个世纪50年代,我刚步入临床,儿科就流行着“潘金莲”的口头禅(盘尼西林、金霉素、链霉素的谐音),意思是说医生们动不动就用抗生素。这个口头禅颇形象,也颇具讽刺意味。半个世纪过去了,斗转星移,“潘金莲”已成为过去,代之而起的是“红头盔”(红霉素、头孢、喹诺酮的谐音)等更高级的抗生素。抗生素滥用之风愈演愈烈,而且已经不仅仅是儿科,涉及各个科室。尽管专家呼吁,但依然我行我素。为什么此风难刹?一般的分析认为,原因不外乎人们的无知及对抗生素的误解、医生的用药习惯、经济利益的驱动等等。其中最可怕的莫过于无知。因抗生素而致残致死的病人,何止千万。患者和医生往往将炎症或发烧跟抗生素挂上钩。不管什么炎症,先用上抗生素再说。其实,炎症是病理名词,对非感染性炎症,抗生素无任何效果。临床上哮喘病人95%用抗生素。上呼吸道感染在很多情况下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无法控制。这种感染一般病程具有自限性,1~2天或者3~4天即可退热。可有的医生和患者都错误地认为,只有抗生素方可消炎退热,用抗生素是天经地义的。如果是小孩染病更是紧张万分,要求立即退热。于是口服抗生素不灵,改为肌注或静脉输液,还嫌不够,再加上中药,终于好了。分析原因,很多情况下,病愈并不是抗生素之功,而是病程自限,也不排除是中药和对症治疗起了作用。到下次得病时又如法炮制,始终离不开抗生素。抗生素应用因此泛滥成灾。国外治疗上感,就是休息加多喝水,很少用药。我曾治疗上感患儿36人,他们的体温达39~40℃,病程数小时至3天。我只是对症处理,患儿全部当日或1~2天退热。与用抗生素的患儿相比并无差异。当然我是冒风险,虽受责难,但也充分说明不是所有的上感都要用抗生素。病人无知情有可原,医生盲从就很难理解。大多数医生知道上感不应使用抗生素,为什么还要开方呢?一是怕病人找麻烦。二是美其名曰预防继发感染(是否需要,什么情况下用,值得讨论)。三是金钱的驱使,利益的驱动。我们已知的抗生素毒副反应已经很多了,致聋、过敏性休克致死、四环素牙等等。现在滥用红霉素、头孢和喹诺酮类抗生素,以后出现什么后果谁又能预料呢?现在,抗生素要凭医生的处方才能购买,社会开始重视规范使用抗生素的问题了。但解铃还需系铃人,比“限售令”更重要的是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据查,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有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杀鸡用牛刀,迷恋于洋、新、贵,盲目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联合使用抗生素也缺少理由和针对性,更有的为追求经济效益而随便使用抗生素。如果医生不正确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滥用的问题就永远解决不了。所以对医生同样也要有行政干预,同时医院也应该支持医生规范使用抗生素。
相关信息

健康常识网·药品 © 潘尼西林,金霉素,链霉素合称潘金莲像这样的词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