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健康常识网 - 心理健康 - 孩子想着法儿不上学,该怎么办?
心理健康

孩子想着法儿不上学,该怎么办?


问:孩子想着法儿不上学,该怎么办?

答: 梅羽女士:您好0孩子想着法儿不上学,至今已经2-3个月,每到周一就说不舒服,不是这儿疼就是那儿疼”。一般来讲有这么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同学关系不良,遭受欺负或威胁;二是遭受了某方面的诱惑,然后变着法儿在家企图满足欲望;三是老师的否定性评价过多,由此产生对学校的惧怕心理;四是学习成绩下降,自我感觉遭受歧视;五是双休日生活作息过于自由松散,使孩子产生了去学校不如在家里舒服好玩的心理等等。下面主要谈一谈以上五种情况不愿意上学的心理调节方法:1、同学关系不良,遭受欺负或威胁的调节方法孩子可能是因为没有朋友而孤独寂寞,以及过分内向或自信心低落而被同学当成了发泄的“靶子”。针对这种情况,您一方面应该与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取得联系,让他们多为孩子创造与他人互动的机会,比如收发作业本,担任生活、体育、文艺小组长等等,让孩子在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增进与同学的情感,和谐人际关系;另一方面经常与要好的家庭联合携带孩子出游,让孩子们在一起交流、玩耍、嬉戏,使孩子在与同龄朋友的玩耍嬉戏的过程中习得人际交往技巧。当然还需要适时地给孩子传授一些结交朋友的技能和方法,鼓励孩子在遭受欺负之前采取主动,相信孩子有能力找到防止欺负的办法。关于孩子“人际交往”的问题,我们知道,人是最喜欢群聚的动物之一,当然与他人交往、交流以及玩耍也是每一个人的天性,您的孩子“每天上学特别孤独,有时都不想去学校了,主要是同学都不愿理他,不爱和他一起玩,可他特别想和某某同学玩,但另一同学不让某同学和他玩,从此某同学就不理他了”,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当然也是天性之所使然。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做父母的出面解决这个问题,平时多与孩子交流和沟通,以恰当的方式询问孩子他最好的玩伴是谁?可不可以带到家里来玩?当确定孩子的玩伴和孩子想把玩伴带到家里来玩时,您可以和孩子确定的玩伴的家长交流、沟通,邀请其带孩子到您的家里来玩,最好一次只邀请一个孩子。两家来往的次数多了,孩子之间的友谊也就会加深,自然而然孩子的心理也就得到了满足。2、遭受了某方面的诱惑,然后变着法儿在家企图满足欲望的调节方法孩子可能是因为结交了不良的朋友,也可能是迷上了电脑游戏、上网聊天,还可能是曾经去了某个对他有吸引力的场所等等,而变着法儿在家企图满足欲望。针对这种情况,您一方面要注意留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举动,看看与两三个月以前有什么不同,同时留意一下双休日孩子的活动情况,另一方面注意一下,他有没有交什么新的朋友,最爱去什么地方等等。这样一方面可以掌握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动向,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具体的心理和行为动向进行相应的指导和教育。比如,迷上了电脑游戏、上网聊天,有可能是平常您们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情感慰籍缺乏;如果是结交了不良的朋友,这就需要一方面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另一方面应该教给孩子怎样交友和择友(在我的网页上有,网址是:http://yyllxy.blog.cbe21.com/user1/158/archives/2005/3765.shtml)3、老师的否定性评价过多,由此产生对学校的惧怕心理的调节一般来讲人们之间的关系又亲近远疏之分,情感之上也有热情冷淡的现象,当然态度之上也有肯定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之别,因为老师是人,所以也难免出现对某个学生远疏、冷淡、否定性评价过多的情况。如果您的还是属于这种情况,而产生了对学校惧怕的心理,那么您就应该多与课任老师沟通,用比较婉转且不失尊重的口吻建议多关照孩子,最好是多表扬和鼓励,进而消除“孩子想着法儿不上学”的情况4、学习成绩下降,自我感觉遭受歧视的调节如果是孩子原来学习成绩不错,两三个月以前却因为某科或某几科考试成绩出现了意外,而对以前所形成的优越感、成功感产生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打击的结果使孩子产生了一种失落感和恐惧感,造成学习上的不安心,而形成阻碍学习的心理压力,所以总以各种借口不愿意上学。这就需要我们让孩子明白,我们每天都在面对着失败与成功,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并不代表他就永远落后了下去。失败其实就是让自己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在哪里,然后在这方面努力和夯实。失败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只要用足够的勇气、信心和恒心,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我的网页:http://blog.cbe21.com/user1/158/archives/2005/3374.shtml上),就一定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另外有些孩子拒绝上学可能是由于患有学习障碍,无论他们怎么努力,进步都很有限,以及父母过分苛责或老师“太凶”、“不公平”等。针对这一问题,父母应该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之上平常人占绝大多数,我们都是平常人,让孩子也去做一个快乐的平常人。所以,多鼓励孩子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只要孩子尽力了,即使考试成绩不好,也要给予和颜悦色地肯定,这样孩子就能放松心情、摆正心态,积极而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通过点滴进步来消除被歧视的感觉,建立自信向上的心态;针对老师“太凶”、“不公平”的问题,父母要主动与各科老师联系,向他们说明孩子的个性和特点,通过老师“因人施教”方式来改善老师和孩子的关系,当然还需要教育孩子尊重和欣赏老师,因为尊重和爱来自于彼此的作用。5、双休日生活作息过于自由松散,使孩子产生了去学校不如在家里舒服好玩的心理的调节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双休日及需要完成学校所留的作业,同时也需要有时间出去与同伴、朋友交往,还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来让孩子玩玩电脑游戏(需要严格控制,比如每个休日玩游戏的总时间不得超过两小时等),同时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或与孩子一起去参加体育活动,以此来增加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达到增进情感、和谐交流的目的,当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有进步的时候,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和夸奖。当然,夸孩子不是无原则的戴高帽子,也要讲方式方法。我们夸孩子勤奋,不夸孩子聪明;夸孩子进步快,不夸孩子学习好;夸孩子的进取精神,不夸孩子居功自傲;夸孩子的自信,不夸孩子的自负;夸孩子不拘一格的创新,不夸孩子照猫画虎的重复。最后我要说明的是要让孩子明白“学生”这一词的真正含义。所谓“学生”,就是学习生活、生存和发展的技能技巧。要生活、生存和发展,必然会面对无数的艰难困苦和挫折,人生本来就是由无数的艰难困苦和挫折的珠子相串而成的,我们要在这个世界上幸福的生存,就必须学会以快乐的心态去面自己所遇到的各种艰难困苦和挫折。如果在当学生的时候都学不会这些,那我们如何去面对未来漫长的人生呢?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天分,只要我们在学习生活、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会了以快乐的心态去面自己所遇到的各种艰难困苦和挫折的技能技巧,我们就会在未来拥有愉悦、快乐、幸福和爱的人生。下面针对您孩子的情况在补充几点意见和建议:①加以疏导、鼓励,耐心地询问孩子的担心与焦虑,向他做出解释和指导,设法改善环境条件。②与家庭成员统一意见、统一行为,改变过于溺爱孩子的教育方式,与孩子进行更多的感情交流,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多给予指导、帮助和激励。③和学校积极配合,有计划的使孩子减轻对学校的恐惧心理,争取取得老师、同学更多地关心、支持、帮助和鼓励。④多鼓励孩子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只要孩子尽力了,即使考试成绩不好,也要给予和颜悦色地肯定,让孩子放松心情、摆正心态,积极而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通过点滴进步来逐步建立自信向上的心态和行为。不知以上的建议对您是否有用,您的朋友杨永龙敬请批评。

健康常识网·心理健康 © 孩子想着法儿不上学,该怎么办?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