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健康常识网 - 心理健康 - 为教育孩子而郁闷
心理健康

为教育孩子而郁闷


问:为教育孩子而郁闷

答: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仲美国人教育孩子的法则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声音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20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四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在什么时候回家(when)。教子要因人而宜,有的对人家有用,对自已却没用,有的对已有用,对别人没用,如果找到合适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我想总会有所进步。教无定法而有法。中学阶段尤其重要。这个时期处于青春期,智力、生理、心理都在转型。稍有不慎,满盘皆输。来不得半点松懈,应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教育,基本办法是疏导而不是围堵,教育孩子应做到不伤害孩子自尊心,多给孩子一些鼓励,教育孩子,是整个家庭的重任,教育孩子真的需要父母从“修身”走向“齐家”,才可能向着教育的目标迈进。听听孩子的心声如果孩子成天被关在家里就会变成畏畏缩缩的应虫!!!如果孩子成天被关在家里就会变成目光短浅的井底蛙!!!如果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就会变成无畏的千里马!!!如果孩子拥有自由的翅膀就会变成快乐的百灵鸟!!!现在家家户户的孩子没有以前孩子那么有自由了,因为现在的家长都注重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一天不是学习就是学习。家长一点也不给孩子课余时间。孩子要做什么都要经过大人的允许。一点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没有!还有现在的老师的教学方法都不同,现在老师教的方法更注重真实性了。像幼儿园的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花在春天开花?同学们答:因为花睡醒了,因为花长大了等。而大学老师问大学生时,同学们答:因为春天暖和了!!从上面可以看出现在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自由和思想干涉太大了,有些家长还偷看孩子写的日记,和调查自己儿子的隐私。我们的学习下降或者不好就会挨骂,重的还会被打!玩是孩子的天性,哪个孩子不爱玩,经过调查我发现学习好但是不喜欢玩的人只占人口的10%。那些不喜欢玩的孩子不是不喜欢玩,是因为经过家长长期封闭式的教育方法才使孩子只知道学习而不知道玩。并且他(她)的社交能力也明显不如爱玩的孩子!以后就会处处依靠别人没有一点儿自理的能力!而爱玩的孩子的外交能力就特好,只是学习差了点。我们的家长有些也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嘛。但是父母有时也做得太过分了,即使是想让我们成才也不应该用强制的方法啊!这样不但不能让我们学习提高,反而会使我们学习下降!家长应该恢复孩子的自由!我呼吁家长让全世界孩子变成无畏的千里马和快乐的百灵鸟吧!!!!!怎样教育孩子应采取以下方法:一、消除家长对子女造成的恐惧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长。有专家说道:"孩子避免失败的愿望比争取成功的愿望更强烈。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败,宁愿降低努力的水平。"这就是家长造成的恐惧使孩子失去主动进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家长不要一看到成绩考差了,就来一顿"审讯",甚至痛笞,以免孩子失去信心、家长应对孩子的学习从过程去要求,这样比从结果去要求更科学,效果更理想。二、为子女建立自信心培养了孩子的自已动手攫取知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三、与子女一起成长,做子女的知心朋友作为家长,应随时体现出求知上进的精神,给子女作出榜样。"爸爸妈妈同样在学习,在进步啊!"使子女明白学习新知,不断进步是伴随人终生的。其次要经与子女沟通,努力缩短与子女心灵的距离,原意听子女淡知心话,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长。在教育子女时切忌使用"没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语言,更不要以讥讽语气,来冷嘲热讽子女,冷漠子女,这样会抹杀子女的自信心,给子女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阻碍子女的成长和进步。"让子女有出息"是家长永恒的需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种多样,子女的个体情况,家庭环境,家长素质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达到共同教育好学生的目的,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所期待的。所谓“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因此,怎样教育孩子也就成了每位家长的一个棘手的、头痛的却又不可忽视的问题。有些家长一味地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殊不知,孩子内心的最最真实的一些想法。成绩优异固然是好,但孩子将来不可能仅靠成绩来生活。因此,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社会需要的不是全才而是将“全”字的“王”字拿掉——人才。所以,我们要教育孩子怎样做人,让其锻炼出如何生存、适应这个时代的能力。就我而言,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与孩子交流。我选择的时间是晚饭后这一最感性的时间段。常言道:三岁一个代沟。我们这一代与他们这代相差甚远。要弥补这个缺陷,只能靠交流。交流,让大家都受益非浅。例如:通过与孩子的交流,我能及时地了解孩子最近在想些什么,孩子最近心情好不好,孩子的近期目标是什么……当然,只有真心付出才能有所回报。此时的我们应该降低自己的身份,让孩子把我们当成一个大朋友。这样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其次,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应该以身作则,躬身亲范以理服人。小学阶段的孩子处于发育时期,应该说这一阶段的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家长不小心随口说了几句脏话,不久,你便会发觉孩子也“学”会了。这就是“潜移默化”的效果。批评孩子,就得让孩子输得心服口服。另外有些家长在发现孩子犯小错误时,会靠武力解决问题。这种问题的解决方式,只能浮于表面,“打”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将孩子从你所谓的“轨道”上越走越远。“以理服人,以德治人”是非常纯的传统思想,要做到这一点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如此容易。因此无论如何,我们的孩子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东西。这就得从孩子的个性入手,慢慢摸索,直至我们能了解孩子了,跟得上孩子的思想为止。第三,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缺点,帮助他们改正缺点,更好地发扬优点。虽然不奢望孩子能成为“完人,”但希望孩子能在自己的培养下,发得展更好、更优秀。作为家长很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象俗话中所说的“癞痢头儿子自家好”。家长当然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什么都是最好,但是这非常不实际,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呀,这样就很容易将孩子培养成一个自负的人;二是保守型,认为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不行。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多以自卑为主。当然无论是自负还是自卑都是发育不健康的。因此,我们就应该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既很好的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又能有效地遏止孩子的自负心理。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教育孩子途中总结的小经验。当然,最主要的是就孩子自身的各种情况而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教育孩子是我们家长所必修的一门博大精深的课题。

健康常识网·心理健康 © 为教育孩子而郁闷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