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健康常识网 - 心理健康 - 心理学
心理健康

心理学


问:心理学

答: 喜欢心理学的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但他们苦于不能找到合适的入门读物而苦恼,这里向大家介绍一本心理学入门的很好的读:《心理学与生活》,唯一的缺点是这本书太贵了。相关信息如下:作者:[美]格里格/津巴多页数:621定价:88元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简介:《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推广使用的经典教材,被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也是被许多国家大学的“普通心理学”(GeneralPsychology)课程选用的优秀教材。不仅如此,这本教科书写作流畅,通俗易懂,更深入生活,把心理学理论与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使它同样也成为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与自己的极好读物!心理学的发展简史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使得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而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学之所以能成为一门科学,在于它的任务是从人们的千差万别的心理活动中发现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心理学的研究,一般总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身心关系问题,即生理和心理的关系问题;另一个是客观和主观的关系问题,即客观世界怎样才能被人认识的问题。如同所有的哲学派别都要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样,所有的心理学派也必须回答这两个问题。心理学中有一个常提到的说法:“心理学有很长的过去,但只有很短的历史”。西方哲学开始于古希腊时期,当时有三位有名的哲学家,其心理学思想有一定的代表性。一位是德谟克里特(约公元前460~370)是唯物主义哲学家,其哲学是原子论,认为世界万物都是院子构成的,是公开否认灵魂不灭的思想家;另一位哲学家柏拉图(约公元前427~347)是个唯心主义者,认为灵魂与肉体完全不同,灵魂是永存不死的,它指导肉体,可独立于肉体而存在;第三位哲学家是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他在灵魂问题上和德谟克里特相似,认为灵魂不能单独存在。到文艺复兴时期以后,出现了笛卡尔的二元论,认为身心二者互不相干。中国古代哲学中,很早就有关于身心关系的论述。荀况(约公元前298~238)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他认为先有身体而后有精神,精神依附于身体;王充(27~99)也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的生理、意识不能脱离身体;范缜(450~515)进一步发展了身和心的关系的唯物主义思想,他明确了身体是主体,而精神只是身体的作用。中国古代医书中也有关于脑和精神关系的讨论。

健康常识网·心理健康 © 心理学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