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健康常识网 - 人体常识 - 为什么人会梦游
人体常识

为什么人会梦游


问:为什么人会梦游

答: 睡行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梦游症或夜游症,多发生在儿童期,也可以是癫痫的表现之一,常于非眼快动睡眠的S3与S4期出现发作。病人从睡梦中起床活动,两眼睁开或半睁开,有醉酒步态,面无表情,不语,在室内或室外活动,此时病人意识水平降低,感知不清,可把窗户当成门,越窗而出造成意外。有时对他人的干涉或招呼毫无反应,可以危害他人的安全。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或数十分钟,清醒后对发作经过不能回忆。正常儿童偶有睡行症发作,良性儿童睡行症多在10岁前发作,家族中可有睡行症、夜惊或遗尿存在。成人经常出现睡行症发作常是比较严重的,发作常与生活事件的应激有关。睡行症的治疗除消除病因外,可于睡前服用安定、利眠宁等药物以加深睡眠。如是癫痫引起的,可给予苯妥英钠、丙戊酸钠、鲁米那等抗癫痫药治疗。睡眠中为什么会行走?睡眠中有的人出现行走症,这种症状称为睡行症,或梦游症。梦游症是三大睡眠障碍之一,发生率较高,约1%~6%。常见于儿童,尤其是6~15岁的男孩子,一般1周一二次,10岁以后逐渐消失;但若发作频率较高,年龄较大者可延至成年。本症过去认为是梦境的继续,故称梦游;但近年来生理学家在睡眠实验室的研究发现,此病发生并不在梦中,而是在非眼快动睡眠的第3~4期深昏睡阶段,即患者入睡后的前3个小时之内,故现多称为“睡行症”。本症发作时,往往表现为睡眠中突然坐起睁开双眼,表情茫然或呈惊恐状,或起身下地,做各种各样的动作,如在地上来回走动,或穿衣穿袜,或者揉搓被褥及床单,或寻找东西吃,或无目的地翻箱倒柜,或者走出室外,找个安全可靠的地方再睡。而在室内的则过几分钟或10几分钟后回到床上继续睡觉,也有少数人发作时可喊叫,或哭泣、奔跑、跳跃着走出门外。总的来说,本症发作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前半夜发作,持续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二是动作明显地笨拙而迟缓,缺乏目的性;三是每次发作的行为表现都差不多,具有重复性;四是患者次日醒后对其行为全无记忆。本症的发作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而引起的、深睡状态下大脑呈现部分的觉醒时的运动。研究还发现,本症的发生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也密切相关;重大的精神创伤如亲人亡故,意外事故等往往可引起本症。而精神紧张,睡眠环境变更,以及过度疲劳;服用催眠药物,或饮酒等,能加深睡眠的因素,又往往可以诱发本症。中医是怎样认识睡行症的?祖国医学对本症虽无具体论述,但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及近年来的学者研究,本病的形成主要有四方面原因:①血虚而神不守舍,魂不安宁: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而藏神,肝藏血舍魂,气血调则神静魂安,夜寐自宁。如果素禀不足,或劳倦思虑耗损导致血虚,则神不守舍,魂无所附而梦行。②阴虚而阳不能潜涵:中医学认为,人体的阴精和阳气是处于动态平衡中的,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若情志过极,化火伤阴;或热并久病耗损真阴,使阴精亏少,不足以潜涵阳气(如神魂),则神魂躁动不宁而梦行。另外,小儿白天贪玩,阳气亢盛,则夜间也易致阳不潜阴,魂随神驰而梦行。③肝郁气滞,郁而化火致魂神失守:中医学认为,人体气血调和,有赖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若情志失调,郁怒愤懑,所愿不遂,则肝失疏泄,气血失调,使神魂失守;若郁久化火,火迫神魂也致梦行。④痰浊阻蔽,或痰火内扰,神魂难归:中医学认为,劳倦内伤,脾虚失运,则水湿内停而为痰浊;或情志失调,气机不畅也可使人体正常的津液停聚而为痰,此外,气郁化火,还可炼液为痰。痰浊阻蔽则神魂难归,痰热内扰则神魂难安,均可导致梦行。夜游症夜游症过去之所以称“梦游症”,是因为以往认为,夜游发作时人正在做梦。其实不然,近年,夜游实验室的研究表明,夜游症不是发生在梦中,而是发生在非眼快动睡眠的第3-4期深睡阶段,此阶段集中于前半夜。故夜游症通常发生在入睡后的前2-3小时。夜游症患儿可兼有夜惊或遗尿,这三者都是发生在非眼快动睡眠的第3-4期深睡阶段,可能具有类似的病理机制,但呈不同的临床表现。三者都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而夜游症可能是在深睡状态中,大脑呈部分觉醒时所出现的一种运动

健康常识网·人体常识 © 为什么人会梦游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