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健康常识网 - 应急治疗 - 120急救原则
应急治疗

120急救原则


问:120急救原则

答: 急救电话号码:120发达国家都有全国统一的急救电话号码。美国是911,日本是119,英国是999,俄罗斯是02…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也开通了急救电话,全国统一的急救号码是120。为了使病人及时得到运送和救治,在拨打120时要注意:1、确定对方是否是医疗救护中心。2、在电话中讲清病人所在的详细地址。如"XX区XX路X弄X号X室",不能因泣不成声而诉说不全,也不能只交待在某厂家旁边等模糊的地址。3、说清病人的主要病情。诸如呕血、昏迷或从楼梯上跌下等,使救护人员能作好救治设施的准备。4、报告呼救者的姓名及电话号码,一旦救护人员找不到病人时,可与呼救人联系。5、若是成批伤员或中毒病人,必须报告事故缘由,比如楼房倒塌、火车出轨、毒气泄漏、食用蔬菜中毒等,并报告罹患人员的大致数目,以便120调集救护车辆、报告政府部门及通知各医院救援人员集中到出事地点。6、挂断电话后,应有人在住宅门口或交叉路口等候,并引导救护车的出入。7、准备好随病人带走的药品,如衣物等。若是服药中毒的病人,要把可疑的药品带上;若是断肢的伤员,要带上离断的肢体等。当然不要忘了尽可能带足医疗费用。8、疏通搬运病人的过道。9、若在20分钟内救护车仍未出现,可再拨打120。如病情允许,不要再去找其他车辆,因为只要120接到你的呼叫是一定会来救护车的。10、选择去哪个医院有两个准则。一是就近,二是考虑医院的特色。但首先是"就近"的原则,因为对于需抢救的病人而言,争取时间尤为重要。=========================大市120的救治原则:维持伤病员基本生命体征,减轻病人痛苦,稳定伤病情,防止再损伤,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快速、安全转送病人。⒈为市民提供日常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⒉重大灾害性事故(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⒊国际、国内各类重要会议和重要活动的医疗急救保障。⒋为郊县站提供业务指导⒌为全国急救人员提供继续教育和培训=============================================拨打120电话时,应切勿惊慌,保持镇静、讲话清晰、简练易懂。呼救者必须说清病人的症状或伤情,便于准确派车;讲清现场地点,等车地点,以便尽快找到病人;留下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号码以及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以便联系。等车地点应选择路口,公交车站,大的建筑物等有明显标志处。等救护车时不要把病人提前搀扶或抬出来,以免影响病人的救治。应尽量提前接救护车,见到救护车时主动挥手示意接应。教育子女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向急救中心电话求助,不要随意拨打120电话以免影响他人使用。在医院外(在家、在单位、在公共场所)发生了急重病人和意外受伤时,请立却拨打120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发出呼救。急救中心会立即派出医生和救护车,到现场进行抢救,并把病人送到医院。打"120"报警电话要点①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确切地址、联系电话。②病人患病或受伤的时间,目前的主要症状和现场采取的初步的急救措施。③报告病人最突出、最典型的发病表现。④过去得过什么疾病,服药情况。⑤约定具体的候车地点,准备接车。===================================================以北京为例,北京急救中心120全体工作人员在责任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公开向社会发出提高服务质量十项承诺,包括市民拨打120三次振铃必须接听电话、救护车2分钟内出车。120急救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电话回访的情况分析,目前群众对急救工作反映最多的主要集中在急救费用、服务意识、急救速度三方面。不少市民认为急救中心仍存在急救费用收取透明度不高;个别急救人员服务质量不高、对患者态度不好;救护车到现场不及时,患者等待时间过长等问题。为此,急救中心倡议全体120医疗急救网络成员签署责任书,公开向患者承诺:坚持优质服务,杜绝医疗责任事故,减少医疗服务纠纷,患者满意度达90%以上;缩短急救反应时间,120电话三次振铃必须接听,救护车2分钟内出车;严格按照院前急救“就近、救急、就能力”的原则转运病人,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家属意愿;不断提高急救专业技术水平,做到医术精、服务好,不断提高院前出车救治率;建立急救绿色通道,在救护车未到达现场前主动与患者家属联系,指导自救,在危重病人未到达医院急诊室前,主动与接收医院联系,介绍病情;公开收费标准,急救车内主要医疗急救服务项目实行明码标价,严格按标准收费;所有随车急救服务人员都要主动帮助抬病人,不得以没有担架为由拒绝病人;拒绝收受患者家属及其他医疗机构给予的任何形式的红包和好处费;执行医疗急救任务中,遵守交通规则,不酒后驾车,不强行超车,杜绝重大交通事故;急救人员要接受统一管理,各分中心逐步达到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健康常识网·应急治疗 © 120急救原则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