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健康常识网 - 医院 - 请教医生及专业人员:冬病夏治需如何治,是否有效?
医院

请教医生及专业人员:冬病夏治需如何治,是否有效?


问:请教医生及专业人员:冬病夏治需如何治,是否有效?

答: “冬病夏治”是中医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同时也是保健医疗中的一种独特方法。这种方法是将冬季好发的慢性疾患,如冻疮、哮喘、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腹痛、泄泻、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通过夏天(最好是“伏天”)的治疗,达到增强患者抗病能力,更好消除或减轻疾病的目的。每年伏天,我国很多中医院或综合性医院的中医科都会开展一些“冬病夏治”的活动,人多的时候一天就有数千人接受治疗,规模很大,大量实践证明有较好疗效。为什么要选择夏天治疗冬天的好发疾病呢?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谢纪文主任说:“善于狩猎的人都知道猎熊最好等到它冬眠的时候,在它失去了本来的攻击和防御能力时再下手,省时省力又效果好。治病也一样,中医讲究“不治已病治未脖,要选准疾病未发作的最佳时机来治疗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述冬季发作或病情于冬季加重的疾病,大都以寒邪入侵为主要原因,具有阳虚特点,治疗当以温热药物助阳祛寒。在寒气上升达到顶点的冬季,人体以阳气御自然界的寒气,难以配合药物祛除体内寒邪,所以治疗效果差,见效缓慢。而夏季由于气温升高,人体内阳气上升,经络通达,此时加紧治疗,温阳祛寒药物在人体升达的阳气推动下,会使体内阴寒病邪得到彻底清除。”狭义的“冬病夏治”是指在三伏天到医院由医生开处内服或外用药物进行治疗。其中,大多是选择头伏、二伏、三伏这三天时间,在患者体表疾病好发部位(如冻疮等)或特定穴位(如背俞穴等)外敷大温大热药物来预防或治疗疾玻这样治疗效果最好,但是,每年三个伏天,医院总是门庭若市,就诊场所人流拥挤,空气混杂,不利于健康。广义的“冬病夏治”则是指选择整个夏天为治疗时间,治疗冬季好发疾病,患者可以到医院就医,也可以自己在家进行简易治疗。下面简要地介绍一下冻疮及几种比较简便易行有效的“冬病夏治”治疗冻疮的方法。冻疮是冬季常见的皮肤病,是由寒冷刺激引起的局限性皮肤损害,好发于手足、面颊、耳廓等处,且多见于妇女和儿童。一般气温降至10℃以下就可发生冻疮。表现轻者即局部皮肤红肿疼痛,遇热瘙痒;重者还可出现水疱、糜烂或溃疡,愈后留下色素沉着斑或疤痕。冻疮是“一年发病年年发”,尽管不是什么大病,但它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以下几种方法可供选用:1.选用独头蒜,剥去外皮,与野山椒(小尖椒)共捣碎成泥,塑料包严,勿令透气,在阳光下曝晒至温热,将蒜椒泥薄薄地涂在冬天易发冻伤的部位,揉搓至局部发热,搽后尽量不接触水,使药物能保持较长时间,中午搽后,需晒太阳3-5分钟。每日涂3—5次,连续10天到半月。2.取干红辣椒一把,小葱一把,加水共煮沸成辣汤,待水不烫乘温热时泡洗易患冻疮的部位,每日2-4次,连用5-10天。3.每天中午取茄子根与干红辣椒各适量煮水,趁热浸洗冬天冻疮患处,每天2次,连续5—10天。4.取紫皮独头大蒜、红花、归尾、桂枝、干姜、薄荷各15克切碎,放进一个大玻璃瓶中,添加白酒500克浸泡,加盖密封,过10余天后即可使用。反复涂搽冬天发生冻疮的部位。5.夏天吃西瓜时,把瓜皮稍留厚些,用它轻轻揉搽冬天冻疮患处,每次3—5分种,每天1—2次,连搽5—10天。哮喘病是指在冬天寒冷季节容易反复发作加重的咳嗽、气喘、咳痰、胸憋等症状,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中医所说的哮喘是一个广义的范畴,是指临床上所见到的哮、咳、痰、喘等症状的综合征。床上80%左右的哮喘病人都属于阳虚体质。所谓阳虚的病人咳泡沫状痰,机体抵抗力差,外部邪气容易通过皮毛侵犯到肺部。而夏季正好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在这个时期调节阳气是最佳时期,夏季提前防治疾病可以预防冬季发玻三伏天时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开泄,在穴位敷贴治疗,所贴药物易由皮肤进入穴位,这时用一些温养的药物来调和脏腑,人体阳气得天阳相助,有助于辛香、逐痰、通经之药与经络共同作用而达到温阳利气、祛散伏痰、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和内在平衡,增强身体抗病能力,预防哮喘在冬季发作,或减少发作。过敏性鼻炎又称为变应性鼻炎,临床表现为鼻痒、喷嚏、鼻塞、清涕等。除此之外还有咽痒、眼部痒感等。这类病人的最大特点是对空气中某种物质特别敏感,如遇花粉、冷空气等,出现连续不断的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可以采用三伏天敷贴治疗。鼻居面部正中,为阳中之阳,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性最甚的季节,而且此时人体经络开放,血流畅通,而阳气皆归于脊柱,此时在该处相关穴位(迎香、素髎等)采用冬病夏治的敷贴治疗,可起“秤砣虽小拨千斤”的作用,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从根本上改善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疾病的症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信息

健康常识网·医院 © 请教医生及专业人员:冬病夏治需如何治,是否有效?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