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健康常识网 - 内科 - 贫血有几种类型
内科

贫血有几种类型


问:贫血有几种类型

答:    贫血分类贫血可以根据红细胞的形态特点或发生的原因和发病机理加以分类。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浓度(MCHC)。贫血可分为三类:一、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MCV>95fI。此类贫血大多为正常色素型,如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和贫血伴网织红细胞大量增多时。二、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红细胞MCV=80~95fI,MCHC=0.32~0.36(32~36%)。属此类贫血者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多数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后贫血及慢性系统性疾病(慢性炎症、感染、尿毒症、肝并结缔组织并恶性肿瘤、内分泌病等)伴发的贫血等。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MCV<80fI,MCHC<0.31(31%)。属于此类贫血者有缺铁性贫血、海洋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采用形态分类法,除计算红细胞指数外,尚应强调血片的观察,因为红细胞形态的改变在血片中最为分明,正细胞性贫血并不意味着所有红细胞都是正常大小,并且红细胞大小不匀可能很明显,但其平均体积在正常范围内。大细胞性贫血中也可有不少小细胞出现。此外,形态改变的异形细胞也只有在血片中能观察到。根据病因和发病机理的分类,贫血可分类如表5-2-3。以上两种贫血分类法各有局限性。形态分类法对缺铁性贫血和叶酸缺乏或维生素B12缺乏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能提供重要线索,但对正细胞型贫血提不出确切诊断的线索。病因分类法的优点是对贫血发生的机理有所说明。但是某些贫血的发生机理比较复杂,不能用一种原因阐明发生贫血的全部机理。表5-2-3贫血的病因分类一、主要由于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一)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障碍1、再生障碍性贫血;2、骨髓增生异常性贫血(二)红系祖细胞或前体细胞增殖分化障碍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慢性肾功能衰竭伴发的贫血3、内分泌疾病伴发的贫血;4、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的贫血(三)DNA合成障碍(巨幼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2、叶酸缺乏;3、先天性或获得性嘌呤和嘧啶代谢紊乱(四)血红蛋白合成障碍(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先天性转铁蛋白缺乏性贫血和特发性肺含铁黄素沉积症地中海贫血(五)多种机制或原因未明慢性病贫血骨髓浸润伴发的贫血(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纤维化)营养缺乏伴发的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二、主要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或丢失所致的贫血(一)红细胞内部异常1、膜缺陷(1)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3)遗传性棘形红细胞增多症和口形红细胞增多症2、酶缺乏(1)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2)丙酮酸激酶缺乏和其它酶缺乏(3)卟啉症3、珠蛋白异常(血红蛋白病)(1)镰状细胞病和有关疾病(2)不稳定血红蛋白(3)低氧亲和力血红蛋白病4、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二)红细胞外部异常1、机械的(1)行军性血红蛋白尿和运动性贫血(2)心脏创伤性溶血性贫血(3)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2、化学或物理的(1)由于化学或物理因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3、感染(1)由于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溶血性贫血4、抗体介导的(1)由于温反应自身抗体所致获得性溶血性贫血(2)冷凝集素综合征(3)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4)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5)新生儿同种[异体]免疫性溶血性疾病5、单核巨噬细胞机能亢进脾机能亢进6、失血急性失血性贫血

健康常识网·内科 © 贫血有几种类型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