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健康常识网 - 儿科 - 我宝宝刚满七个月,因心肌酶过高正在服用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溶液(瑞安吉),请问每天服用的次数和剂量?
儿科

我宝宝刚满七个月,因心肌酶过高正在服用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溶液(瑞安吉),请问每天服用的次数和剂量?


问:我宝宝刚满七个月,因心肌酶过高正在服用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溶液(瑞安吉),请问每天服用的次数和剂量?

答: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999年9月在昆明召开的全国小儿心肌炎、心肌病学术会议上,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学组与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的专家讨论通过了新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具体标准如下:一、临床诊断依据(一)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二)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三)心电图改变: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主要导联(I、II、aVF、V5)的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伴动态变化,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或左束支阻滞,成联律、多形、多源、成对或并行性早搏,非房室结及房室折返引起的异位性心动过速,低电压(新生儿除外)及异常Q波。(四)CK-MB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阳性。二、病原学诊断依据(一)确诊指标:自患儿心内膜、心饥心包(活检、病理)或心包穿刺液检查,发现以下之一者可确诊心肌炎由病毒引起。1.分离到病毒。2.用病毒核酸探针查到病毒核酸。3.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二)参考依据:有以下之一者结合临床表现可考虑心肌炎系病毒引起。1.自患儿粪便、咽拭子或血液中分离到病毒,且恢复期血清同抗体滴度较第一份血清升高或降低4倍以上。2.病程早期患儿血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3.用病毒核酸探针自患儿血中查到病毒核酸。三、确诊依据(一)具备临床诊断依据2项,可临床诊断为心肌炎。发病同时或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证据支持诊断者。(二)同时具备病原学确诊依据之一,可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具备病原学参考依据之一,可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三)凡不具备确诊依据,应给予必要的治疗或随诊,根据病情变化,确诊或除外心肌炎。(四)应除外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并结缔组织病以及代谢性疾病的心肌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心肌并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β受体功能亢进及药物引起的心电图改变。四、分期(一)急性期:新发病,症状及检查阳性发现明显且多变,一般病程在半年以内。(二)迁延期:临床症状反复出现,客观检查指标迁延不愈,病程多在半年以上。(三)慢性期:进行性心脏增大,反复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病情时轻时重,病程在1年以上。同时专家提出:对本诊断标准不能机械搬用,有些轻症或隐匿性经过者易被漏诊,应该根据心电图等辅助检查作出诊断。对于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腹泻、头晕、疲倦等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前驱症状要特别重视,应该做到防病于未然。特别是隐匿型心肌炎,没有明显的呼吸道和肠道感染的前驱症状,常在劳累后出现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时,才发现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对患儿的威胁最大,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心肌炎危害急性病毒性心肌炎,随着病情的发展,患儿可出现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表现。病情可以在数小时内急剧变化,引发心力衰竭、休克或晕厥。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慢性期可发展成为心肌玻部分患者在心肌疤痕明显形成后,留有后遗症表现:一定程度的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持续异常。治疗结合患儿病情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可使大部患儿痊愈或好转。一、休息:急性期至少应卧床休息至热退3-4周,有心功能不全或心脏扩大者,更应强调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及减少心肌耗氧量。二、抗生素的应用:细菌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条件因子之一,为防止细菌感染,急性期可加用抗生素。三、维生素C治疗:大剂量高浓度维生素C缓慢静脉推注,能促进心肌病变恢复。四、促进心肌能量代谢的药物:多年来常用的如极化液、能量合剂及ATP等均因难进入心肌细胞内,故疗效差,近年专家推荐用瑞安吉口服溶液,是一种细胞分子水平的代谢药物,直接进入细胞,促进缺血心肌细胞的能量合成,有效稳定受损心肌细胞膜,改善心肌泵功能,显著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生成,有效改善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心肌的作用,减轻心肌所致的组织损伤。瑞安吉口服溶液,2岁儿童每次10ml,每日2次;2-7岁,每次10ml,每日三次;>7岁,每次20ml,每日二次。五、抗病毒治疗:有报道联合应用三氮唑核苷和干扰素可提高生存率。六、免疫治疗(一)丙种球蛋白:在美国波士顿及洛杉矶儿童医院,从1990年开始就已将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作为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常规用药。(二)肾上腺皮质激素:仅限于抢救危重病例及其他治疗无效的病例可试用,一般起病10天内尽可能不用。七、控制心力衰竭应选用快速作用的洋地黄制剂。病重者用地高辛静脉滴注,一般病例用地高辛口服,饱和量用常规的2/3量,心衰不重,发展不快者,可用每日口服维持量法。老幼用药剂量如何折算一般常用的药物剂量,是指成年人的用量。而小儿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无论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还是对药物的敏感性方面,均不同于成年人;老年人由于脏器组织等功能衰退,用药物的代谢、排泄也明显变慢,致使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处长,常易产生不良反应,乃至中毒。那么,怎样计算用量呢?小儿剂量的年龄计算法初生-1个月成人用药量的1/18-1/141-6个月成人用药量的1/14-1/76个月-1岁成人用药量的1/7-1/51-2岁成人用药量的1/5-1/42-4岁成人用药量的1/4-1/34-6岁成人用药量的1/3-2/56-9岁成人用药量的2/5-1/29-12岁成人用药量的1/2-2/3此法简便但粗略,仅适用于一般药物。小儿剂量的体重计算法半岁以下小儿估计体重(千克)=月龄×0.6+36-12个月小儿估计体重(千克)=月龄×0.5+3儿童用药剂量=儿童体重×成人剂量/60(成人平均体重千克)此法比上法较为准确,故应用较广。至于老年人的用药剂量,常用年龄计算法。如60-80岁,为成年人用药量的1/2-4/5;80岁以上为成年人用药量的1/2。小孩生病莫太心急,你参考看看上面的,会对你有用
相关信息

健康常识网·儿科 © 我宝宝刚满七个月,因心肌酶过高正在服用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溶液(瑞安吉),请问每天服用的次数和剂量?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