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健康常识网 - 儿科 - 幼儿便秘怎么办?
儿科

幼儿便秘怎么办?


问:幼儿便秘怎么办?

答:    幼儿便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婴幼儿疾病防治百事通》便秘俗称大便干燥。孩子几天不大便,父母着急,孩子吃不好,睡不安,长不高,要及时处理。引起婴幼儿便秘的原因较多(1)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该排便时,孩子还在玩耍,抑制了便意,久之使肠道失去了对粪便刺激的敏感性,大便在肠内停留过久变得又干又硬;(2)饮食不足婴儿饮食太少,经消化后产生的残渣少,自然缺乏大便。牛奶中糖量不足也可使大便干燥;(3)食物成分不当食物中含多量蛋白质,而碳水化合物、纤维成分少,也容易造成便秘;(4)肠管功能不正常缺乏运动或患佝偻并营养不良等都可使肠肌松弛,缺乏对粪便的推动力;(5)其他因素如肛门裂、肛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等都可引起便秘。便秘的治疗首先查明便秘的原因,根据病因,采取治疗措施。改善饮食,训练排便习惯也是很重要的。母乳喂养儿便秘时,可给糖水或橘子汁;牛奶喂养者便秘,可在牛奶中增加糖量或果汁,以刺激肠蠕动。年长儿可食蔬菜、谷类食品。轻度便秘者可用郁李仁3至5粒服用,每日2次;或用白萝卜水加蜂蜜,每晚服1次。如需临时处理可用“小儿开塞露”一支切断后塞入肛门内,保留5分钟可排便。或用肥皂切成圆柱状塞入肛门内,保留5分钟即可排便。但切忌动作过猛,以免刺伤肛门或肠粘膜。吃奶的孩子便秘也是较常见的,主要是由于婴儿胃肠功能发育不全,肠蠕动迟缓之故。婴儿便秘可进行无痛的方法解决(1)用手掌轻轻摩擦婴儿的腹部,以肚脐为中心,由左向右旋转摩擦,按摩10次休息5分钟,再按摩10次,反复进行3回。(2)婴儿仰卧,抓住婴儿双腿做屈伸运动,即伸一下屈一下,共10次,然后单腿屈伸10次。(3)用油质外用药(如金霉素软膏)涂在婴儿肛门口,垫上软纸,轻轻推按肛门,慢慢做10次。一般很快即有便意或排便。脱肛又称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向肛门外翻出而脱垂于肛门外。幼儿便秘的原因与预防便秘不仅给孩子带来痛苦,还会使肠内毒素吸收体内,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一、幼儿便秘的原因心理因素:心理学家将幼儿3岁这个时期称为“肛门心理期”,处于这个时期的幼儿可以从肛门的排便活动中得到快感,但他们也可能用排便不合作来表现其对抗性。一种情况是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于严厉,对孩子偶尔不能控制大便过分责备甚至打骂,或者严格规定时间强制孩子大便,这样做的结果使孩子对排便产生排斥反感心理,从而影响排便快感的形成和巩固,久而久之,便逐渐形成“心理性便秘”。还有一种情况是,家长强迫孩子坐坐便器,不解出大便不准离开。有时孩子坐在便器上时间太长,非但没有解出大便,还会使直肠内积存的粪便返回乙状结肠而使便意消失。如果这种情况反复发生,直肠充盈粪便后可能不再引起排便反射,即形成所谓的“习惯性便秘”。生理因素:①饮食不当:进食过少,食物过于精细,容易导致粪便少而干结引起便秘。②营养失衡:过多摄入鱼、肉、蛋、奶等,缺少谷物、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多的食物,会引起大便干燥导致便秘。③生活没有规律: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难以建立良好的排便反射。④缺乏体能锻炼:体质虚弱可加重便秘的程度。病理因素:①先天性巨结肠。②肛门局部病变,如肛裂、肛门先天性狭窄。③大脑疾病和腰骶部脊椎疾病,如脑瘫、脑发育不良等。④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二、幼儿便秘的防治培养良好的习惯:要让孩子在肛门心理期有正常的人格心理发展,孩子一岁左右就可以开始训练定时排便。每天排便时间要基本固定,如果孩子不想排便,千万不要勉强他(她),更不可让孩子长时间蹲坐便器,以免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饮食治疗:注意各种营养素的平衡,做到粗细均衡、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避免只吃精细食物和高蛋白食物。中医中药治疗:对经常发生便秘的幼儿,必要时可间隔服用一些促进肠蠕动的润肠药物,如果导片、液体石蜡等。中药可选用单味郁李仁等。另外蜂蜜有较好的润肠作用,且易为幼儿喜欢,可每日服用。有顽固性便秘疾患的幼儿,不宜经常服用泻药,可采用开塞露塞肛,刺激直肠壁引起排便。某些病理原因引起的顽固性便秘应去医院作进一步的诊治。
相关信息

健康常识网·儿科 © 幼儿便秘怎么办? 2006 - 2011 版权所有